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推進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和全社會道德水平,市文明辦組織開展了全市第七屆道德模范評選活動。按照逐級推薦、優中選優的原則,經過專家評審、公眾投票等環節,推選出助人為樂類、見義勇為類、誠實守信類、敬業奉獻類、孝老愛親類,共20名候選人?,F向社會公示,聽取社會各界的評議和監督意見。公示期自2021年5月13日起至2021年5月19日止。
如有異議,請于5月19日前,以書面形式并署真實姓名及聯系方式,報送市文明辦。聯系電話:8387707。
附件:候選人名單及事跡簡介
市文明辦
2021年5月13日
附件
候選人名單及事跡簡介
(按姓氏筆畫排序)
一、助人為樂類(4人)
1.李大倫
李大倫,男,中共黨員,1964年12月出生,河口區物業和市政公用事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自2015年起,開始關注“紫藤花助學服務中心”、“心守家園助學”項目,參與愛心助學行動。長期資助的貧困學生遍布山東濟南、山西大同、廣西來賓等全國各地,7年來共資助貧困學生13名,累計金額4萬余元,為貧困家庭學子送去一份份關愛和溫暖,讓他們的求學之夢得以延續。先后被省總工會授予“省職工培訓教師”稱號;被省政府法制辦授予“省行政復議員”稱號;被中共東營市委、東營市人民政府授予“保國慶、保全運”個人嘉獎、“全市信訪工作先進個人”稱號;2020年5月,被東營市人民政府授予“東營市五一勞動獎章”。
2.李鵬輝
李鵬輝,男,中共黨員,1981年7月出生,東營區人民法院立案庭書記員,東營區紅色基因傳承志愿服務隊隊長,三里莊紅色教育基地義務講解員。致力于傳播紅色文化、弘揚紅色精神,自2016年以來,義務講解600多場次,聽眾5.2萬人次。他帶領的志愿服務團隊已發展80個分隊、服務站、服務崗,團隊成員8540余人,組織各類志愿服務活動4340余次,服務時長達12000多個小時?!袄骜R”期間,堅守抗臺一線,協助巡查、疏導交通、救援車輛。新冠疫情期間,組織300多名志愿者,參與全市30余個小區及村鎮的疫情防控工作。曾先后兩次榮立三等功,被市文明委評為“優秀志愿者”;被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民政廳聯合授予“全省抗擊疫情優秀志愿者”;2020年當選為“山東好人”。
3.趙曉鳳
趙曉鳳,女,中共黨員,1941年8月出生,東營區辛店街道翠苑小區居民。自1969年起,堅持為群眾義務理發,52年里用壞了近百把推剪,幫助10萬余人。2011年,成立“曉鳳義務理發室”,后更名為“曉鳳義務理發室志愿服務隊”,帶動更多的人參加志愿服務。志愿者由當初的一人發展到現在的56人,服務范圍由一個小區拓展到周邊20個服務點。服務對象由小區居民走向社會,包括周邊的環衛工人、老年公寓的老人、殘疾人以及癱瘓在床的人。曾獲得2011年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2012年中石化優秀共產黨員、2019年山東省身邊的榜樣等榮譽稱號。
4.崔高峰
崔高峰,男,中共黨員,1985年5月出生,市志愿者總會秘書長、墾利區中凱駕校校長。2012年起參加公益活動,多年來堅持公益,愛心路上風雨無阻,無怨無悔。情系貧困學生,行程近萬公里,走訪貧困生近500人,為近300人成功結對愛心人士,發放愛心助學款和物資累計50余萬元;關愛老人,長年關注3所敬老院的200多位孤寡老人,為敬老院活動提供肉餡1600余斤,累計出資3萬多元為老人們購置生活用品。組織各志愿服務組織參與2019年黃河口(東營)國際馬拉松比賽、“行走的手抄報”活動啟動儀式等活動。2019年,被市志愿者總會評為大型項目部部長,被全體志愿者推薦為東營市志愿者總會秘書長,被評為“山東好人”。
二、見義勇為類(4人)
1.左吉海
左吉海,男,中共黨員,1970年2月出生,利津縣衛生健康局黨組成員、副局長。2020年8月1日上午,左吉海在黃河大壩上鍛煉身體時,發現一名少年落水,他沒有任何猶豫,縱身跳入水池。少年的兩個同伴也相繼下水救人。然而,后下水的兩個少年也開始出現溺水癥狀。情況危急,左吉海拉著其中一名少年的手拽到岸邊,順手抓起救生圈再次返回水里去救其他少年,再次把第二個少年拉到岸邊。左吉海返回岸邊,撥通110報警電話,在完成派出所警員詢問后,看到兩個已經救上岸的少年無恙,悄悄離開了現場。先后被評為全市援川醫療衛生工作先進個人,記三等功,全省對口支援北川災后恢復重建醫療衛生工作優秀共產黨員。
2.孫小兵
孫小兵,男,中共黨員,1983年10月出生,東營市職工文化活動中心館員。2020年7月31日下午4時,孫小兵接到海旺海上救援志愿服務中心的緊急救援指令后,迅速趕往救援地。通過衛星定位、望遠鏡瞭望等方式,于16時25分左右發現遇險船只。此時側翻的漁船已經倒扣在海面上,船艙底部隱約露出水面,情況十分緊急。一名遇險者站在船頭處,下半身被海水淹沒,只露出上半身。其他三名遇險者站在船艙中后部,也已經被海水沒過了腳踝。當天風浪較大,救援船只難以靠近被困船,他們通過喊話器安撫遇險者情緒,同時拋擲攬繩和救生衣。16時40分左右,將四名群眾全部救上救援船只。被評為東營市杰出青年崗位標兵、2020年“山東好人”。
3.李文明
李文明,男,群眾,1977年3月出生,河口區孤島鎮共青團路社區網格員。2019年11月4日上午8時,李文明在日常巡查中發現一輛黑色轎車與電動三輪車相撞,現場一片狼藉,三輪車側翻,駕駛員是老人,已被甩到路邊的草叢中,頭部、腿部血流不止,四肢不能正?;顒?。他第一時間撥打120急救電話并做了簡易止血處理,隨后向鎮網格中心匯報情況,將老人送到孤島醫院,并主動墊付了3000元治療押金。經醫院初步檢查診斷,受傷老人急需轉院治療。李文明待老人的老伴趕到醫院,協助把老人抬上救護車后,才返回網格繼續日常巡查。先后榮獲東營市見義勇為先進分子;東營市優秀網格員、記三等功;山東省最美網格員;山東好人等榮譽稱號。
4.林存良
林存良,男,中共黨員,1952年2月出生,利津縣河務局退休職工。一直工作在治黃的最前線,退休近20載,年近七旬的老河工,在最危急的時刻,仍勇于沖在最前線。2020年7月27日,黃河正以273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穿利津站而過,水流湍急,波浪翻滾。下午3時左右,69歲的林存良發現有人落水,沒有絲毫遲疑,縱身一躍,跳入黃河中。正值汛期的黃河水打著漩渦前行,林存良很難控制方向,情況十分兇險。他用盡全身的力量奮力向落水者的方向游去。終于牢牢地拽住落水者的衣領,艱難地朝岸邊劃去。在周圍群眾的幫助下,落水者被成功救上岸。年近古稀的林存良體力已嚴重透支,裹著濕漉漉的衣服躺倒在東關控導的根石上。落水者找到林存良送上感謝金,林存良婉言謝絕。先后獲得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2020年被評選為山東好人、東營市見義勇為先進分子、社區熱心人。
三、誠實守信類(4人)
1.楊延國
楊延國,男,群眾,1965年8月出生,山東騰圣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本著“吃虧是?!钡恼\信法寶,公司快速發展,相繼取得國家級守合同重信用企業等榮譽,目前年產值超過1億元。創業之初,為講誠信,賠本100多萬元的工程始終沒有放棄,贏得了甲方的信任。作為招商引資企業,積極參與公益反饋社會,2019年“利奇馬”期間,斥資173萬購置防汛搶險應急專用車捐贈給墾利區應急管理局。疫情期間,向慈善總會捐款10萬元。先后被評為“城市榜樣”先進人物、“守初心,擔使命,助力戰役”先進個人、“抗擊疫情積極個人”,當選 “最美東營人”、“山東好人”、“學習強國榜樣代表”。
2.楊樹慶
楊樹慶,女,中共黨員,1960年1月出生,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城街道金水北區居民。18歲時,遠赴丹東照料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負傷的姨母王秀華,盡管未婚夫與其解除婚約,仍鐵定了心要照顧王秀華一輩子。她信守承諾,照顧姨母42載,輾轉兩地,不離不棄,一生未嫁。如今,83歲的王秀華已癱瘓在床8年,大小便只能靠尿布,楊樹慶就像照顧嬰兒一樣照顧她。她對王秀華的感情超越了母女,更是一份對軍人的仰慕。作為金水社區“金水大媽”的一員,7年來她一直堅持在小區里做公益,參與疫情防控執勤、垃圾分類宣傳、社區巡邏等志愿服務活動,利用自己有限的時間回報社會。2020年,被評為“最美東營人”。
3.楊榮昌
楊榮昌,男,群眾,1968年3月出生,東營區龍居鎮百味園肉丸加工廠經理,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龍居丸子第五代傳承人。繼承發揚祖輩技藝經營龍居丸子制作10余年,童叟無欺,以誠待人。潛心研究肉丸的制作流程,從作坊式生產到機械化制作,從選肉絞肉、配料制丸、裝袋定價,每個環節從不摻半點虛假,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貨真價實招遠客 誠信經營靠傳承”經營理念。先后申報龍居丸子為市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他不忘回報社會、造福百姓,為周邊百姓提供了就業崗位,經常參加公益事業,回饋家鄉發展。在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被評為優秀傳承人,被東營區評選為十佳文明誠信個人,榮獲山東省餐飲行業優秀企業家稱號。
4.高占明
高占明,男,中共黨員,1972年3月出生,利津縣北宋鎮高家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2017年擔任高家村黨支部書記以來,信守“為鄉親們跑腿,帶鄉親們致富”的承諾,為高家村跑出一條條致富路。多方申請籌借資金為村里修建基礎設施,積極招商引資,流轉土地1000畝,為村民增加40余萬元收益。在他的帶領下,高家村作為典型的黃河灘區村,成為舊村臺改造項目的標桿村、樣板村,是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以高家村為原型的脫貧攻堅題材影片《高家臺》已于2020年11月上映,得到上級領導好評。作為黃河灘區居民遷建的參與者和見證者,受邀參加省“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主題新聞發布會,被評為“山東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四、敬業奉獻類(4人)
1.劉愛臣
劉愛臣,男,中共黨員,1976年1月出生,市供氣站職工。參加工作24年來,一直在從事燃氣運行一線維護管理工作。他堅持“五心”工作法,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近兩年市供氣站用戶滿意度測評始終保持同行業省內前列。他是燃氣搶修的“活地圖”,直接參與燃氣搶修1200多次,對運行參數、閥門位置、供氣范圍等數據了如指掌,保證了群眾供氣安全平穩。他大膽進行科技創新,制定操作規程、應急預案等專業規章制度,在全市實施“智慧燃氣”工程,推動技術應用與運行安全融合。2012年,被評為全省“雷鋒好榜樣”先進個人、全國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勞動模范。2020年獲得全省建設系統“好工匠”稱號。
2.趙志輝
趙志輝,男,中共黨員,1982年11月出生,河口區河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治醫師。春節之前,他帶著家人從山東東營返回湖北松滋老家過年。得知疫情爆發,急需醫療人員時,他主動請戰,加入到湖北省松滋市人民醫院急診科的醫療救助隊伍中,堅守在戰“疫”一線,成為山東支援湖北醫療隊唯一的一名“編外成員”。在湖北抗疫一線堅守38天,每天和其他專家進行疑似病例的采樣、討論、確診,上下班沒時沒點,期間為了少上廁所,把降尿酸的藥都停了。日常工作中,他是居民身邊的“健康衛士”,盡可能地摸清每位患者的細微癥狀,做到提前預防、及時發現。先后被評為山東好人、中國好人、新時代東營最美青年、新時代齊魯最美青年、東營市抗疫榜樣、山東省抗擊疫情優秀志愿者、全國基層優秀醫務工作者。
3.隋靜靜
隋靜靜,女,中共黨員,1984年8月出生,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信息網絡服務中心職員。參加工作14年來,一直堅守在社會保障卡服務窗口一線。為解決“一次性辦好”,她在全省率先建立社??ㄗ灾瓶?、第一個社??ㄠ]寄工作模式、在全省首創電子社??⊕叽a辦理人社業務,刷臉辦理人社業務,圖書館掃碼借書,掃碼乘車等業務。創新提出將惠農支農與“社??ń鹑谫J款”工作相結合,在全省率先開創了社??ū忝褓J款途徑。先后獲得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2008-2010年度優質服務窗口先進個人、全省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先進個人、全市五一勞動獎章、 東營最美職工、 市直機關優秀共產黨員、全市三八紅旗手、全市和諧幸福家庭等榮譽稱號。
4.魏國華
魏國華,男,群眾,1971年10月出生,華泰集團有限公司電儀總工程師。多年來以求實創新的態度和敬業拼搏的精神,致力于大型造紙生產線電氣儀表自動化設備的項目建設與技術革新改造,在項目建設進度管理、設備維修及故障處理方面成績顯著,為公司累計創造效益上億元。自1992年工作,從一名普通電工一步步成長為技術精湛的高級工匠,成為造紙設備自動化方面的專家,贏得了國內外同行的尊重,并被吸收為德國SIEMENS和芬蘭ABB公司專家組團隊成員。先后創辦齊魯技能大師特色工作站和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等省級勞模創新工作室,帶出了一支素質合格、技術過硬的自動化專業技術隊伍。先后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山東省勞動模范、齊魯工匠、東營市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五、孝老愛親類(4人)
1.劉玉英
劉玉英,女,群眾,1951年9月出生,墾利區董集鎮董集村村民。35年前,生活并不富裕的她撿到一個先天性智障棄嬰,并將其抱回家中。已育有一兒一女的她,把所有的物力財力心力精力都傾注在養女身上,為了給養女買奶粉,家里常年不見葷腥,兩個孩子比同齡孩子都要瘦弱。為了給養女治病,花光了家中積蓄,還借了親朋好友很多錢,親生骨肉也不得不在初中畢業以后輟學,外出打工補貼家用。在她的精心照顧下,女兒具備了常人基本的自理能力,并嫁人育兒。為給女兒女婿減輕負擔,她又承擔起照顧外孫的責任,一家人其樂融融。被評為墾利區第四屆黃河口道德模范,2020年當選“山東好人”。
2.劉 華
劉華,女,群眾,1974年8月出生,廣饒縣大王鎮崔寨村村民,“劉華家庭農場”法人。年幼時,劉華的父母將她過繼給了二娘二爺,養父母將他撫養長大。結婚二十多年來,劉華的養母、婆婆、養父、生母、生父五位老人相繼生病,兩位喪失自理能力。生活的磨難和重擔并沒有把她壓垮,她精心守護三家五位患病老人,用實際行動譜寫出了一曲“孝”的贊歌。為了給老人們更好的生活,2015年她和丈夫開始經營食用菌農場,因為技術過硬,現經營的30畝食用菌農場被評為“山東省巾幗居家創業就業脫貧行動大姐工坊”“東營市新型農民(市民)教育培訓示范基地”“東營市家庭農場示范場”,個人先后被評為“山東好人”“山東好人之星”“中國好人”。
3.陳 靜
陳靜,女,群眾,1978年2月出生,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勝利錦苑小學教師。她和丈夫同為獨生子女,家中父親、母親、公公三位老人先后患病,她一直精心照料、多地尋醫問診。父親患腦血栓后又突發腦卒中陷入昏迷,生活不能自理,她細心呵護,定時為其擦拭身體、翻身拍背,父親直到去世,身上也沒有長一個褥瘡。7年前,母親查出患癌,她定期陪母親往返于東營北京兩地進行治療。隨后,公公又查出患口腔癌晚期,家庭中經濟負擔更重了,但她依然堅持全力為他們創造最好的醫療條件,堅守為人子女的責任。學校的工作節奏緊張而又忙碌,但是她從沒有因為照顧老人而影響工作,她盡全力為學生上好每一節課,始終不改為人師表的本色,教學水平始終名列前茅。
4.魏愛玲
魏愛玲,女,群眾,1966年9月出生,廣饒縣大王鎮榮莊村村民。13年前,魏愛玲的小叔子因車禍導致腦干組織嚴重受損,完全喪失自理能力,妻子不堪重負選擇了離開。婆婆體弱多病,丈夫患有腦血栓,勞動能力極其有限。魏愛玲承擔三代人三個家的重擔,平日里除了起早貪黑忙家里的農活,每天和婆婆一起幫小叔子更換紙尿褲、清理身上的糞便、擦拭身體、更換衣物、起身鍛煉、按摩做康復,農閑時節為小叔子多方尋醫,營養針、針灸、按摩、偏方,但凡聽說有點用就不遺余力的去嘗試,即使收效甚微,也從未放棄。對待婆婆更是勝過母親,飲食起居悉心照料,穿衣吃飯樣樣關心。她對小叔子,不離不棄;對婆婆,無微不至,用行動詮釋著孝和愛的傳統美德。2021年1月,被評為“山東好人”。
東營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辦 投稿信箱:swmb@dy.shandong.cn
技術支持:東營市網文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