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走進廣饒,人文和諧生態宜居,天藍水綠草木染黃,城湖相融文景相生,光影交織流光溢彩。黨的十八大以來,廣饒縣以人民需求為導向,著力優化城市布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十年凝心聚力,勇毅前行,城市面貌蝶變,一副滿目新景、宜居宜業的美好畫卷正在廣饒大地鋪展。
注重內涵 打造精細之城

為集中解決環境“臟亂差”突出問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廣饒縣開展城鎮精細化管理十大專項行動,城市管理迎來一場“從粗放向精細、從抓突擊向建機制、從治標向治本”的深刻轉變。
城市發展“一分建、二分管、七分養”,廣饒縣持續推動城市管理市場化運營,建立健全城市精細化標準體系,深化精細管理,提升城市“潔化、綠化、亮化”水平。堅持城區環境一體化綜合保潔,配備一線保潔員280余人,大型洗掃車輛40余輛,采用“人機結合”的作業模式深化城區42條主要道路、352萬平方米路面、48座公廁精細保潔工作,實現城區機械化作業率、洗掃率97%,垃圾清運處置率100%,城區公廁全部達到一級公廁管理標準。堅持城區基礎設施精細巡察,立足全員參與,實現城區路燈亮燈率98%,設施完好率95%以上,提高城市安全承載力。同時,長效做好城區綠地管護工作,精細化做好病蟲害防治、裸露地補植等各項工作,確?!奥穬?、道暢、燈明、地綠”。
著眼宜居 打造美麗之城

四面繁花兩相徑,一池碧水月映樓。金秋的陽光下,郁郁蔥蔥的樹木、碧波蕩漾的湖水、休閑散步的市民構成一幅美麗宜居的圖景。近年來,廣饒縣以“一街一街景、一路一特色、一公園一主題”為目標,一座座公園游園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打造“城在畫中現,人在景中游”的城市美化格局。
廣饒縣以項目實施帶動綠化美化,堅持“點線面結合、喬灌草結合,大環境的綠化系統與城市綠地系統相結合”的原則,開展公園游園建設、城區綠道建設,建成樂安公園、五村遺址公園等大型公園6個,知園、長樂園等街頭口袋游園41個,建成綠道27條,實現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6.77%、綠地率42.5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9.43平方米,為市民提供納涼、游玩、健身的好去處。2022年,繼續實施口袋公園和月季美化縣城項目,利用綠化植物的色彩來打造城市景觀特色,讓推門見綠、移步聞香、出門入園成了人們賞景的常態。
改善民生 打造品質之城

一座城市,不僅要外塑顏值,還要內修氣質。近年來,廣饒縣聚焦群眾關注焦點和短板弱項,在公共設施、基礎設施完善等方面精心謀劃,實施多維度的城市更新行動,完善城市生活功能,提升城市生活品質。
聚焦供暖供氣民生熱點,實施城區分支管網集中供熱工程、低溫循環水供熱工程、加快燃氣村村通工程通氣運行,推進清潔取暖、智慧燃氣工程建設,降低供暖成本,提升供暖質量。以解決停車難題為突破點,“軟硬件”雙管齊下,建設小型停車場、施劃停車位,探索開發智慧停車建設項目,優化停車資源配置。立足全民參與,實施智慧城管改造提升項目,搭建新一代智慧城市管理監管平臺,開發廣饒“城管通”微信小程序,依托“隨手拍”功能,提高群眾參與度,實現雙向互動。創新非接觸執法新模式,依托智慧化管理平臺,完善視頻監控系統,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固定違法事實,提高執法效率。以利民惠民為基本原則,疏堵結合,設置6處便民攤點,通過網格化管理、錯時值班、聯合執法、重點地段盯守、集中整治等措施建強執法,嚴格取締占道頑疾。推進“城市管理進社區”,建設城市管理驛站,打造多功能服務站點,實行城管驛站常態化開放、延時開放制度,增加“小哥加油站”功能,彰顯城管溫度。
立足生態 打造綠色之城

為集中解決環境“臟亂差”突出問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廣饒縣開展城鎮精細化管理十大專項行動,城市管理迎來一場“從粗放向精細、從抓突擊向建機制、從治標向治本”的深刻轉變。
城市發展“一分建、二分管、七分養”,廣饒縣持續推動城市管理市場化運營,建立健全城市精細化標準體系,深化精細管理,提升城市“潔化、綠化、亮化”水平。堅持城區環境一體化綜合保潔,配備一線保潔員280余人,大型洗掃車輛40余輛,采用“人機結合”的作業模式深化城區42條主要道路、352萬平方米路面、48座公廁精細保潔工作,實現城區機械化作業率、洗掃率97%,垃圾清運處置率100%,城區公廁全部達到一級公廁管理標準。堅持城區基礎設施精細巡察,立足全員參與,實現城區路燈亮燈率98%,設施完好率95%以上,提高城市安全承載力。同時,長效做好城區綠地管護工作,精細化做好病蟲害防治、裸露地補植等各項工作,確?!奥穬?、道暢、燈明、地綠”。
綠水逶迤,飛鳥盤旋,抬頭就能望見藍天白云。近年來,廣饒縣致力于生態立縣,環保為先,立足城鄉水資源環境問題、垃圾處置短板,實施多維度城市行動,著力打造綠色生態之城。
立足城鄉水資源環境問題,實施縣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月河溝黑臭水體整治、雨污分流改造和防澇能力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工程項目,實現縣城建成區黑臭水體動態清零,提升城鄉生活污水籌集效能及處理成效,補齊城區、老舊小區等排水設施短板,實現水凈、水清。著力打通垃圾處置全覆蓋關口,以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全鏈條體系建設為重點,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全面取得實效。截至目前,達到“5有”的模范村430個,覆蓋率94.3%,133個縣城區小區采用“固定回收驛站+流動回收”形式實現垃圾分類100%全覆蓋。建全末端垃圾處置設備,建成投用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建筑垃圾消納場、固廢處置中心、應急填埋場,實現全縣其他垃圾日產日清,無害化、資源化處理率達到100%。同時,今年投資2700萬元,推動廚余垃圾處理項目建設,目前該項目已完成全部建設任務,進一步破解垃圾處置難題,城市面貌顯著改變。(廣饒發布)